媒体看青大

首页 / 媒体看青大

媒体看青大

【中国中医药报】雪域格桑花 精勤中医人——2017年6月26日第六版

发布日期:2017-06-27 作者:青海大学医学院:俞科贤 编辑:

 

  

  

  女,1960年生,中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青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青海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青海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青海省首批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中医学),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拔尖学科带头人,世界中联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医学教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常委,青海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课题18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参)编国家规划教材29部,学术著作2部。

  一个理性、优雅、博学的美丽女性,源于中医世家悬壶济世的熏陶,自幼受父辈医者仁心的谆谆教诲,治学之道始终“不忘初心”,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三尺讲台。在30余载的教学生涯中,她以孜孜不倦的治学之路诠释着中医人“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精诚之心,以高尚的师德践行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用一颗赤诚的心,关怀每一位学生,以爱育爱,立德树人,培养出数以千计的莘莘学子。她的品质、学识、能力构成其特有的人格魅力,给学生成长的力量,用无私的关爱给学生永恒的记忆。她,就是青海大学李杰老师。

  潜心治教志高远

  李杰自1982年毕业任教34年来,不管专业造诣,还是教学水平,或从一线教师走上教学管理岗位,都是一种成功的蜕变。她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先后承担了《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等6门课程的教学主讲任务,完成6000余学时。当一名教师的学识成为魅力时,应归功于她对教学的那份激情和驾驭课堂的游刃有余,而这就是真正能吸引学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教师魅力。学生喜欢听她的课,因为她授课既条分缕析,重点难点突出,充满着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又深入浅出,极具吸引力,把枯燥深奥的基础理论课讲得生动活泼,授课内容“出于书而高于书”,让学生在教师讲故事般的“娓娓道来”中学习兴致高涨,遂入医道本成自然。由此,李杰多次荣获省、校级教学竞赛不同等级奖项。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历练,李杰师深谙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带领团队大胆开展教学改革创新,在其作为学科带头人的《中医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强调重实践,由她主持的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项目曾先后6次获得院级、校级和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创新做出了贡献。为不断满足国家对卫生技术人才的需要和需求,有着专业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双重角色”的她,立足于培养人才,着眼于学科发展,近几年在青海大学率先开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相关的课题研究,目前课题成果推广价值显著,OSCE已成为该校医学生毕业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提高了毕业生质量,为全国各地卫生机构输送了大量的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医学人才。

  在漫漫治教路上,李杰从未放慢治学的步伐。为进一步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她在攻读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时体现的那种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治学态度,让同事、学生难以忘记。当时,李杰的孩子刚上高中,正是需要家长陪伴学习的重要阶段,爱人单位工作忙,时常不在家,李杰克服种种困难,把教学、上学和家事进行了合理的安排,赶往约2000公里之外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开展博士课题的研究……我们不难想象李杰在那边又是一个怎样忙碌的身影,也无从记清她在治学读博期间从雪域高原到六朝古都往返了多少回……这就是一个学者为学的境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校熟悉她的老师和学生都深深感觉到:李杰始终是院训“士志于道,博极医源”的忠实践行者。从教30多年来,她始终不懈努力,刻苦钻研专业理论,关注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发展动态,正是基于这种矢志不渝的专业精神,使她具备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学科知识面、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良好的科研创新思维,成为新一代学习型、研究型、学者型教师。

  立德树人爱学子

  教学工作中,李杰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忠诚于教育事业,严格要求自己,恪守师德,言传身教。她从自己求学到教学的历程中,深切感受到为人师表对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和职业道德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分必修课、选修课,她都认真备好每堂课,潜心上好每节课,以严谨治学、敬业奉献的学者风范引领学生。在指导学生临床见习、实习过程中,注重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身示范,视病人为亲人,零距离接触患者,强化学生“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增强学生“人文关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李杰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秉承全员育人理念,倡导培养医学人才不仅要树立学生的专业思想,还要培育学生“怀仁心,施仁术”的医学人文精神,提倡帮助学生成才不只是班主任、辅导员的专职工作,而是包括班主任、辅导员、所有授课教师甚至领导、服务人员在内的一个团队的系统工程,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她平易近人,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视学生为儿女,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曾为患病学生垫付、捐助医疗费,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不让自己的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或患病而掉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

  学以致用惠民众

  李杰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在注重自身成长发展的同时,应该怀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尽其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根于这种信念,她利用各种机会和形式,深入基层,积极参加大型义诊、科普宣传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特别是结合自己所主持的科研课题和学校承担的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青藏高原牧区流动医护人员培养”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适宜模式研究”项目,多次深入到青海省偏远农牧区送医下乡、调研、访谈,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特点和当地的就医条件,对病人采取中医的穴位敷贴、拔罐、穴位按压等适宜技术进行治疗,为地方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发挥了示范效应。同时举办3期培训班,对近百名农牧区乡村医生进行培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回馈社会,造福乡里,课题组所形成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适宜模式研究”调研报告,获青海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2014年李杰参加中国科协“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青海行活动,到5所乡村学校对1000余名学生进行“青少年生长发育与常见疾病预防”专题讲座。她在公益活动中的表现,多次得到工作人员和当地农牧民的广泛赞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科研路上勤耕耘

  多年来的科研中,李杰严谨笃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全省中医药基础研究中独树一帜。1994年,当时学校科研条件和经费非常有限,她在执行课题“不同海拔高度健康藏汉族青年脉象图研究”时,不顾老师韩文和家人的劝阻,执意深入高海拔藏族聚居地区亲手采集数据,她不辞辛苦,当即带领课题组老师搭载长途汽车,克服语言不通、生活不便、气候恶劣、显著高原反应带给身体的极度不适,以及科研经费“捉襟见肘”的种种困难,采集到了珍贵的脉象数据,为圆满完成课题任务提供了一手资料。其科研涉及高原不同人群脉象特征、体质特性等领域,近几年致力于中医六经病证候的基础研究,顺利完成从应用基础研究向基础研究的成功转型,并取得了成果。

  科研之路向来不会太平坦,而李杰一向是泰然处之,她带领团队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部级及学校课题18项,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有自研药被批准为青海省新药准字号,1项成果获青海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全国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学术观点被国内许多辞书文库收录。

  千秋业,屹三尺讲台,尚医弘教;立杏林,怀仁心慈术,扶患济世。春雨绵万里,手留余香;桃李满九州,术精业湛——这就是治学从医为人师的李杰教授,绽放在雪域天籁的格桑花。                                                        (宣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