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

首页 / 办公系统 / 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

青海大学2012年学风建设优秀单位交流材料

发布日期:2014-07-18 作者:  编辑:

榜样携手同行科学引领成长

——计算机系以科技创新活动引领大学生成长

沈 茜

2013年2月28日

大学生科技创新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活动,也是国家、政府和学校培养现代化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计算机系把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从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氛围的营造,创新机制的构建,创新平台的搭建和创新保障的建设着手,抓住中心,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一系列科技创新竞赛的参与、项目的申报、奖励,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积极性,邀请知名学者、企业首席讲座,开拓了学生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技创新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实现了教育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良性互动。

下面就我系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理念和做法进行交流:

1.理念创新

在专业方向和培养定位方面,我系执行教育部最新培养方向,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强调能力与素质并重,培养信息技术与应用的特色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面向应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我系在理念上的特色创新。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强化“学生发展”意识。在学生管理中,首先要尊重学生,因为尊重学生比热爱学生更加重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情感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用真诚之心去凝聚学生。其次,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第三,要提倡多样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对学生的管理与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培养健全的人格。第四,要从招生、培养、就业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周到的服务,努力避免为了管理而管理,要用服务的意识去实现管理的目的,使管理工作更加贴近学生。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管理理念,强化“管理育人”意识。管理只是一种手段,学生在其中自觉接受教育才是目的。我们说教育寓于管理就是说既把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管理之中,同时在管理中体现教育的精神,提高管理的人文素质,赋予管理以更强的教育功能。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管理理念,增强“管理育人”的意识,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实到管理之中,把管理上升为教育,达到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规范人的目的,从而真正实现“管理育人”的目的。

2.课程体系创新

我系培养计划中的课程体系由清华大学专家组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紧扣教育部最新制订的“信息技术”培养方向,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得到教育部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高度赞扬,认为全国80%的计算机系都应该照此教学模式进行。

在新一轮的教学计划修订中,我们进一步对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专业方向,增加偏应用型课程的数量,并增加了多门实用技术类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应用产业的实际需求,经过新一轮的教学计划修订,将四年总学分压缩到180,加大了实验课时所占比例,并增加了多门实训课程。

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始终强化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大量外派教师进修学习、参加会议等形式,将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引入了美国EMC公司和美国宾州大学共同开发的《存储技术基础》课程及教学资源;引入国内知名企业开发的应用系统作为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案例等等方式拓宽教师和学生的眼界,同时,由清华大学支援建设了11门核心课程,使23人次的教师和全系学生受益。

2012年与国际知名企业Google公司合作,进行了如下培训:

l 3人次参加谷歌(Google)公司的云计算技术专题培训

l 3人次参加谷歌(Google)公司的搜索引擎技术专题培训

l 2人次参加了谷歌(Google)公司的Web2.0技术专题培训。

同时,还派出多名教师参加国内的教学研讨会,今年在岗教师22名,参加各类进修培训共计27人次,力度比较大,分别参加了Google公司、清华大学的数据库技术、系统管理与维护、安卓技术、Oracle数据库、云计算、Java开发技术、Web技术等的专项培训,大大提升了队伍的业务能力。

3.教学模式创新

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我系实行“3+1”培养模式,在第4年的培养中,主要是跟企业合作,把学生派到实训基地进行实战型培养。实践结果表明,这种培养模式是成功的。首先,学生能在学校培养阶段获得实战训练,大大提升了应用开发能力,拉近了课堂与社会需求的距离;其次,加强了就业选择过程的相互了解,促进就业;第三,培养质量得到了提高,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系的学生给予很好的评价。目前,我系共与8家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合作,正式挂牌3家。

4.先进实验环境支撑

为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首要的事情就是提供良好的学习、研究支撑环境,比如图书资料、机房、实验室、各种软硬件资源等等。具体工作包括:

l 2008年起至今,已经建成了硬件技术与应用实验室、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验室、网络技术与应用实验室、信息安全与仿真实验室、信息技术实训中心,即解决了专业课实验环境的支撑,也为学生专业实践及科技活动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l 2009年获批“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面向西部地区的信息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l 2009年7月跟美国EMC公司签订了“嵌入式存储技术”课程的合同,由EMC提供全套教学资源,免费培训3名教师。2009年10月,与美国迈阿密大学植物学部在生物信息学的跨学科领域以及其相关领域签署协议,此举不仅为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前沿动态提供了保障、也为学习计算机存储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l 重视精华课程资源的建设,将清华教师授课的所有课程内容,同步生成视频流课件,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l 微软亚洲研究院捐赠了价值10万元人民币的正版软件;锐捷公司捐赠SMangement软件一套;清华大学计算中心赠送全套Web开发教学资源;

5.前沿学术讲座引领,全员参与,多方位指导

自2007年建系以来,每年都邀请知名院校学者、微软研究专家、IT企业首席做报告会、座谈会,通过与他们近距离互动,借助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学生们,以此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同时树立理想信念。6年间,我系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鼓励和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科技创新项目,参加高水平的科技竞赛,每次申报前组织相关教师精心组织、认真指导,多次举办项目申报辅导会,指导学生选题,规范项目申报书,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均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定期与项目组学生开展讨论,督促项目进展,同时,在设计、编码、撰写论文等方面给予悉心的指导。对于赴外地参加科技竞赛、被邀请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的学生在各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鼓励学生发表高水平文章,录用后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截至目前,学生共承担“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项,青海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4项,“Google助力西部教育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4项,参与科技创新的学生人数达到全系学生总数的15%以上;学生发表论文EI检索5篇;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18人次获得省级或国家级奖励8项,占在校人数的13%。

6.注重社会实践环节锻炼

l 实行3+1模式,毕业前一年赴实习单位工作,毕业设计真题真做;

l 每年暑期安排10名学生赴北京参加的“青大—清华手牵手”社会实践团队,到GOOGLE,腾讯公司参观;

l 每年暑期安排学生赴青海省信息中心实践,主要从事网络信息维护工作;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培养了学生认真学习,钻研探索的品格,希望计算机系在学术氛围的引领下,使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更进一步。

以上是我系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中的几点做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

2013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