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注

首页 / 焦点关注

焦点关注

【青大扶贫故事之二】以“蚕豆”育新业, 以模式创新助扶贫 ----记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蚕豆育种岗位科学家、青海蚕豆产业首席专家、青海大学二级研究员刘玉皎

发布日期:2020-10-19 作者: 编辑:

刘玉皎,1974年2月生,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二级研究员。“三区三州”产业扶贫青海区总牵头人,主要在海南藏族自治州以蚕豆产业为抓手,以“调结构与转方式”为重点,创新种植模式为突破,持续增加农牧收入,培育了“三区三州”扶贫产业。同时,保障区域畜牧业优质饲草供应,支撑省部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2019年被国家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先进个人”。

作为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蚕豆育种岗位科学家、青海省蚕豆产业首席科学家刘玉皎深入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充分发挥蚕豆的粮饲菜肥的协同作用和在践行青海省“一优两高”战略、支撑省部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蚕豆市场前景广,种植效益高,如何在深度贫困区-海南藏族自治州扩大蚕豆种植,培育稳定可持续的扶贫产业,为脱贫攻坚提供产业支撑?刘玉皎在深思产业发展的同时,最终寻找了两条可行的途径,一是要把蚕豆整合至非蚕豆的产区,构建“蚕豆+”轮作模式,培育新的优势产业;二是具有蚕豆种植优势的区域,培育蚕豆种业作为扶贫产业,有利于稳定巩固扶贫成果。

d9abf8951f35400d9ce9b2b815a346bf.jpg

刘玉皎教授指导农户蚕豆病虫害知识


在无蚕豆种植区,构建了“蚕豆+”种植模式,培育新型扶贫产业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塘格木镇是贫困地区,种植业结构单一,青稞和油菜是当地唯一的作物,种植效益1000元/亩以下,为了保障产量,化肥施用量大,不符合青海省减肥增效的要求,畜牧业发展的优质饲草也较匮乏;同时,进一步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空间和潜力较小。按照区域发展现状和农牧民需求,刘玉皎认为,发展蚕豆不仅可以优化区域种植业结构,而且可以保障当地畜牧业发展的优质饲草,发展潜力较大。刘玉皎组织团队联合攻关蚕豆整合到当地农业生产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

海南藏族自治州海拔3000米的共和县塘格木镇种植业结构单一,“青稞+油菜”的二元种植模式,种植收益在1000元/亩以下,增收潜力越来越小。2016年刘玉皎带领团队开始在东格村试种早熟高产适于机械化的蚕豆品种青海13号,产量达340.5公斤/亩,亩种植效益达1500元以上,较当地种植效益增加500元以上,得到当地贫困户的认可。2017 -2019年不断优化化学除草、机械化播种、收获等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使蚕豆生产成本降低了300元/亩,播种、除草、收割、产品加工等重要环节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0-30倍。 2020年全面推广青海13号及配套技术10000亩,占该村种植面积的50%左右,平均亩产量达300公斤以上,蚕豆秸秆产量每亩约100公斤,产值达1500元左右,改变了无“蚕豆”种植的历史,实现了高寒区蚕豆种植的历史性突破,创建了“青稞+油菜+蚕豆”三元种植模式,较传统作物种植效益亩增收500-1000元,仅东格村的蚕豆种植收益在120万元/年以上。通过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在青海高寒农牧交错区成功构建了“蚕豆+”的种植模式,不仅成为当地农牧民增收的优势产业,而且使当地种植业化肥减施50%以上,有效支撑了省部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

cac7232ebde34a64a682f0f94a1192d9.jpg

田间指导


以蚕豆种业为重点,培育“科研+企业+贫困户+基地”扶贫模式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铁盖乡、恰卜恰镇、龙羊峡镇、贵南县沙沟乡、同德县巴沟乡等乡(镇)青海为蚕豆的优势种植区,蚕豆也是当地农牧民种植业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培育扶贫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蚕豆育种岗位科学家刘玉皎带领团队致力于按照“区域化布局和多元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 “一区一业”“一村一品”的总体要求,以“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昆仑种业、青海绿禾源农牧科技+贫困户+基地”的经营模式,稳定发展蚕豆种业,将海南州打造成为全国春蚕豆育种创新与种业发展基地。

通过几年的努力,建成了共和县铁盖乡、贵南县沙沟乡灌区成为中晚熟大粒高产品种青蚕14号、共和县沙珠玉乡青海13号、青蚕20号、青蚕22号等中早熟品种、恰卜恰镇适于机械化收割的中熟品种青蚕19号、共和县龙羊峡镇陵西一寸、青蚕21号等鲜食菜用蚕豆品种等种子基地20000亩左右,贫困户年种植效益在5000- 20000元/亩,带动贫困户5000户左右,贫困户增加收入2500万元/年以上。通过种业发展带动蚕豆产业发展,如共和县沙珠玉乡珠玉村的蚕豆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左右。2020年青蚕19号蚕豆在海拔2800米以上共和县恰卡恰镇尕寺村产量达434公斤/亩,是当地豌豆产量的近4倍,种植效益增加1000元/亩以上,该品种的示范种植效果将进一步引领当地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显著增加农牧民收入,当地群众均表达出2021年全镇多个村全部种植青蚕19号强烈愿望。

参与多年的产业扶贫,刘玉皎有着切身的感悟:产业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部分区域的脱贫攻坚和巩固脱贫成果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尤其,农业产业扶贫具有基础性和稳定性作用。推动区域蚕豆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并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体系岗位科学家的初心和使命,以科技改变海南州区域经济结构,改革了传统的二元模式,创建了 “青稞+油菜+蚕豆”三元模式,给塘格木镇、沙珠玉乡等多个乡(镇)培育出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新兴产业,拓宽贫困地区农牧民增收渠道,开辟了产业扶贫的新路径,带动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拓展蚕豆产业的发展新空间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看到农牧民种植蚕豆的增收喜悦有一种说不完、道不尽的成就感和荣誉感。